回答|共 52 个

千里寻香 LV4

发表于 30-4-2008 0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6">新加坡真的不错,特别适合小孩子,没有压力,孩子每天都快乐[em63]</font></p>

qiuyuexizi LV5

发表于 30-4-2008 1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font face="幼圆" size="4">顶10楼!</font>

qiuyuexizi LV5

发表于 30-4-2008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1楼的孩子还小吧?

yan1106 LV5

发表于 30-4-2008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对不起!我们接着讲S姐的经历。我三十日凌晨刚刚和老公一起送S姐娘俩上了飞机,没想到在机场他们又差点儿不可以登机,哎!等我以后再讲吧!</p>
<p>跟S姐长谈后,对信心满满的她,我们只有祝他们一路平安。3月17日老公去机场接了他们,并依照S姐的要求---(在没落实好学校前,不租长期的房子,)为他们安排了一处短期的越层房间,到3月尾只收240元。第二天,我第一次见到了S姐,那是一位典型的家庭型的,不时髦也不招摇,但对孩子很宠的一位妈妈。儿子一米八多的大个子,是很乖,很不自力的一个男孩。</p>
<p>我对于莱到新加坡这娘俩,帮他们买电话卡,换钱,买地铁卡,熟悉环境。。。尽我所能,让他们快点适应这里。并把整理出来的几间学校的地址拿给S姐,要她一间一间地去找学校。还带她见了我朋友G姐,G姐在国内教英文,孩子过来读中二,是G姐找了几十间学校后,不花分文入的学。S姐听到很振奋,但带孩子跑了两间学校碰壁后,在孩子补习了七天数学后,一掷千金,花费8200新币为孩子找了中介。</p>
<p>等候的日子,S姐的房子到期了,我们又帮他们搬到我们朋友的私人屋,先不用还钱住到哪天都可以。漫长的等待中,我成了S姐的心理医生,她想家了,我开导她;她心理不平衡了,我劝她从头开始;她心情不好,我找他们来吃饭,聊天;她儿子闲得无聊,我让他来我的家打电脑(其实是让他来读我孩子的书与做我孩子的题,但给他后,他看两眼就要玩电脑)。</p>
<p>终于,在四月中旬,S姐接到了中介的通知,学校已找好,在裕廊东,孩子可以在4月21日上学。S姐马上为孩子买了校服(没听中介的买三套,也没听我的买一套,买了两套),买了全年A/B两学期的课本。然后,打电话给我,马上要找房子,搬家。我劝她别急,一定要找到满意的房子再搬,不然要损失钱。但S姐一天也不要等,我马上为她联络房子,但看了几间都不理想。</p>
<p>20日S姐说不想呆了,要回国,我震惊,连忙劝她。</p>
<p>她说孩子前途渺茫,我问她早干嘛来的?(答复,不来随谁讲什麽都不会听)</p>
<p>因与S姐熟了,我问她,在国内时对我的劝告什麽反应?(答复,不爱听,既然这麽多问题,别人能留下来,自己一定也可以)</p>
<p>问来到后为什麽没有马上要走?(答复,当时觉得还可以,越来越觉得不适应)</p>
<p>问交钱之前为什麽没意识到?(答复,不花钱哪能买到教训)</p>
<p>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继续。</p>
<p>&nbsp;</p>

yan1106 LV5

发表于 30-4-2008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有点累了</i>在2008-4-29 6:23:00的发言:</b><br/>开始总是最难的,主要是自己的心理调适,1个半月还很短,最初这段时间还好,半年左右最不舒服,要很有勇气才闯过去,这不是指生活而是心理 </div>
<p>我也是这样劝S姐的,她主要是适应能力差,心理不够成熟,考虑问题不够全面。</p>
<p>希望要过来的妈妈引以为戒。</p>

yan1106 LV5

发表于 30-4-2008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shahuhu</i>在2008-4-29 10:55:00的发言:</b><br/>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外来者来说,新加坡是个适者生存的社会。不过没有一年半载,并不能真正地了解、适应。祝愿他们回国之后找到自己适应的位子。 </div>
<p>共鸣!也有一年半载后真正了解与适应后,选择离开的。但是适者生存,倒是无论在哪里不变的定律。</p>

yan1106 LV5

发表于 30-4-2008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爱熊猫99</i>在2008-4-29 14:18:00的发言:</b><br/>希望LZ今天把事情都写出来给我们看看,让我们这些迷茫的人好认清方向(我也在考虑孩子读书的问题)谢谢!! </div>
<p>对不起,今天还是没讲完。不过希望我劝S姐的话,为她摆明的利害关系,你可以借鉴,聆听。</p>
<p>先别反感,多考虑,多参考,多给自己时间,别冲动决定未知的方向。</p>

yan1106 LV5

发表于 30-4-2008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千里寻香</i>在2008-4-29 21:42:00的发言:</b><br/>挺幽默的。。。 </div>
<p>对,我朋友她的经历虽然不开心,但挺逗。(她自己的定论)</p>

有点累了 LV0

发表于 30-4-2008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yan1106 LV5

发表于 30-4-2008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王小五</i>在2008-4-30 2:25:00的发言:</b><br/>
<p>不是幽默,是现实,是人性所在;6楼讲述的事情 呼应了 楼主的主题。任何类型社会都是有阶级的!如果“陪读妈妈”在国内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良好的家庭氛围,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需要来这里. “小马过河”小马下水后,如不想后悔,就要在过河前充分考虑它的人生方向是不是真的在河对面。我想关键是:河对面的景色太迷人了,忘乎所以.....</p></div>
<p>共鸣!吃不到的葡萄就是甜啊!过来新加坡的妈妈因为面子,经济,望子成龙,等等前提留下来了,就会有很多朋友,亲戚,要过来,因为,不好你怎麽不回国?</p>
<p>这就是简单的恶性循环。</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