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梦了无痕 LV6
发表于 7-4-2008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 width="15" hspace="2" height="15" src="http://www.zaobao.com/img/common/zao.gif" alt=""/>
<a href="http://www.zaobao.com/" class="tag">首页</a> >> <a href="http://www.zaobao.com/#xinwen" class="tag">新闻</a> >> <a href="http://www.zaobao.com/sp/sp.shtml" class="tag">新加坡</a> <br/>聘外劳拿回扣<br/>(2008-04-07)<br/>● 林慧慧
<p>记者电邮:
</p><p>[email protected]
</p><p>本部记者佯称要聘用外劳试探
</p><p>三家中介确实愿意
</p><p>给予二至三千“回扣”
</p><p>要通过聘请外劳索取数千元的“回扣”还真不难。
</p><p> 为查证“请外劳有回扣拿”的现象,记者根据线索拨电给三家劳务中介公司,佯称自己是急需聘用中国籍员工的咖啡店店主,结果每名中介都愿意给予优渥“回扣”,每聘用一名员工就可获得2000元到3000元;他们还保证,只要员工的工作准证批下来,他们将立即奉上这笔现金。
</p><p>聘超过10人回扣4500元
</p><p> 其中一名中介甚至还提出“优惠配套”:要是聘用10人以上,每聘用一名外劳,就能获取高达4500元的“回扣”。</p>当记者质疑这样的交易是否合法、要是被有关当局查出怎么办时,其中一名董姓劳务中介还教记者如何应对:“就当做这是培训费,没有什么不合法的。”
<p> 本报日前独家报道,不少劳务中介为吸引雇主聘用他们代理的外籍员工而给予雇主“回扣”奖励的现象,引起广泛关注。一些遭到剥削的中国籍员工以及不齿同行这种抢生意手段的劳务中介都纷纷致电本报,爆出更多相关内幕。
</p><p> 自称在一家正规跨国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工作的读者张琳日前致函本报交流版,申诉不少客户因为无法从他们那里获取“回扣”而改用其他中介的服务,并指出一些同行和雇主在台面下的这种交易,打击了他们的生意。
</p><p> 张琳过后在受访时指出,这些劳务中介提供的“回扣”,其实来自外籍员工支付的介绍费。她指出,这些工人大多都是举债来这里工作,“这样把工人当商品来卖太过份了”。
</p><p> 据了解,一般中国籍员工要是通过劳务中介申请到新加坡工作,通常都要支付大约3万人民币(大约是6000新元)的介绍费,这还不包括飞来新加坡的机票。若是熟练员工要申请技术水平较高的S准证,所需支付的介绍费更多,大约要4万人民币。
</p><p> 据一些行内人士透露,请外劳有回扣拿的这种乱象,早在十多年前建筑业鼎盛时期就出现,随着政府去年放宽条例允许服务业者聘用中国籍员工,人手短缺的饮食业,也开始出现这类交易。
</p><p> 刚于几个月前在大巴窑开设小吃店的林志杰就指出,当初刊登招聘广告请员工时,来电的中介反而比应聘者还多,有些劳务中介甚至还带着待聘中国员工的照片和履历上门“推销”。
</p><p> 不过,也不是每个雇主贪图这笔“回扣”。本身经营两间咖啡店的业主王斯杰就指出,这些“回扣”都来自这些外劳到处借钱筹来的介绍费,从他们身上赚这种“黑心钱”,他拿了良心会不安。
</p><p> 本身也经营餐馆生意的新加坡餐饮业协会会长黄建铭告诉本报,曾经有劳务中介向他提出这种“回扣”献议,不过他都拒绝接受。
</p><p>“要聘用这类劳务中介代理的员工要小心,因为他们往往为了骗取巨额介绍费,而向这些外籍员工做出很多不切实际的承诺。要是员工过来后发现工资或工作环境有落差,闹出劳务纠纷就很麻烦。”</p>但他指出,至于劳务中介给予雇主现金“回扣”的做法是否合法的问题,就要由有关当局定夺。
<p>“就好像你跟供应商拿货,要是订购量超出一定数量,供应商也会给予现金奖励。这是一个灰色地带,不过,我想如果雇主把这笔回扣当成交易记录在账目中,这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p><p>建筑承包商向本报爆料
</p><p>租出”外劳从中赚了一笔
</p><p>有读者看了本报日前的报道后拨电来爆料,声称自己曾经在1994年建筑业鼎盛时期,透过聘请外劳赚取“回扣”的方法,从一批孟加拉和泰国建筑工身上“发了一笔小财”。
</p><p> 这名不愿具名的李姓建筑承包商,除了赚取劳务中介提供的丰厚“回扣”,还把手上多余的外籍劳工“外借”出去给其他承包商。据他说,这样“出租”工人,每个工人每月可以让他有450元到500元入袋。
</p><p>遭人力部提控被重罚
</p><p> 不过,他后来也因“外借”外劳而被人力部控上法庭,遭罚款2万9000元。他声称自己已不再从事这种非法勾当,因为“第一次可以罚款了事,第二次被抓就要坐牢。我以前不‘怕死’,现在开始怕了”。
</p><p> 他说,根据他当时获得的客工配额(Man Year
Entitlement),他在那两年内可以聘用38名外籍建筑工。以每人3000元“回扣”来计算,他共从这些工人身上赚到超过11万元。
</p><p> 由于手上的工程项目减少,而这些外籍员工的工作准证有效期长达两年,他于是在三个月后,通过中介把一些工人“出租”给其他建筑承包商。</p>他说,当时每名工人每月劳工税大约是230元,平均一天不到10元,若加上每天发给工人的20元工资,他每天花费在每个工人身上的费用也只不过30元。
<p> “当时我把工人‘供应’给日本建筑公司,一天就可以拿85元,扣除了中介抽取的利润,我每月还可以从每个工人身上赚取450元到500元。”
</p><p> 记者问,利用这些外籍员工赚这种“黑心钱”,难道不会感觉良心不安?
</p><p> 他理直气壮地指出:“这种钱你不拿,别人也会拿。”</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