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争夺战升温,各公司开出应聘花红利诱

laaal LV9
2007-09-01 · 1420 阅读
<center><h4>人才争夺战升温 中层管理人才吃香<br/>各公司开出应聘花红利诱</h4></center><br/><br/>各领域的人才争夺战持续加温,除了以更高薪酬挖角,越来越多雇主也掏出应聘花红(sign on bonus)来吸引中层管理人才。 <p>  这种以一次过花红吸引人才签下聘约的做法,在现在这个年中时期尤其常见,因为这是急于找人填补空缺的雇主,补偿雇员牺牲年底表现花红跳槽到新东家的方式。 </p><p>  受访的招聘公司指出,虽然推出应聘花红不算是征才的新“招数”,早在好多年前就有许多公司提供这样的应聘奖励,不过以前这主要是用来吸引总裁、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才。 </p><p>  过去几个月来,随着人才争夺战白热化,不少求才若渴的公司都不得不掏腰包,用这种奖励来“利诱”中层管理人才加入他们的公司。 </p><p>  凯利服务(Kelly Services)亚太董事经理兼副总裁尚蒂拉尔(Dhirendra Shantilal)告诉本报:“很多公司都意识到,他们要是真的急需这个人才来填补空缺,就必须愿意赔偿雇员应得的‘未来奖励’(future rewards)。” </p><p>  这笔应聘奖励通常是以雇员可能获得的表现花红来按比例(pro rated)估算,数目可以是一到三个月的月薪。 </p><p>对象大多是金融业 </p><p>与资讯科技业人才 </p><p>  杰引集团(The GMP Group)总裁叶慧莲透露,这些获公司重金礼聘的对象大多是金融业和资讯科技业的人才,包括私人银行服务顾问、基金管理人才、会计师,以及作业比较专门的工程师。<br/><br/>招聘公司Michael Page的经理吕宝明透露,公司使用这种应聘花红有一定的好处:第一,他们可以用此套住雇员,确保他们在短期内不会再跳槽,因为应聘花红通常附带一年内不准离职的条件,要是雇员中途辞职要把花红全数归还雇主。 </p><p>  吕宝明指出,此外,对雇主来说,提供这笔一次过花红会比起大幅增加月薪更合算,可让雇主有有效控制固定成本,毕竟新雇主所能提供的月薪增幅还是有个顶限。 </p><p>  Michael Page不久前对1300名雇员和170名雇主进行的调查就显示,接下来12个月,金融业专才有望获得15到30%的加薪,而那些有专属技能的人才甚至可能获得高达40%加薪。 </p><p>  当中以会计师和会计经理最抢手,那些懂得国际财务报表标准(IFRS)或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的会计人才更吃香。 </p><p>  随着不少外资银行和基金管理机构纷纷入驻本地市场,金融业人才短缺的问题预计会加剧。 </p><p>  Michael Page招聘公司就在调查报告中提醒金融业雇主,尽量不要把招聘面试期限拖延超过四个星期,而应该果断决定人选,因为在目前这个雇员“占上风”的市场,求职者通常都有两、三份聘书等着他们选,雇主要抢人才手脚就要快。 </p><p>  人力部日前公布的第二季劳工市场预估报告就印证了经济强劲增长带动就业市场一片欣欣向荣的情况。报告指出,就业市场总共创造了6万1900份工作,是季度性新高,而失业率跌至2001年第二季以来的最低点2.4%。 </p><p>  凯利服务亚太董事经理兼副总裁尚蒂拉尔指出,现在的求职市场可说是非常热闹,出来面试找新工作的不单是那些所谓的“积极求职者”(active job seekers),就连那些满意现状的雇员也开始骑驴寻马,看看市场上有没有职位能提供更好的升迁机会。</p>
分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