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无忧历书》和《岳阳楼记》

2006-02-25 · 734 阅读
偶然得到一本书,书名《无忧历书》。作者是位外国女作家,名字叫安•韦尔森•雪佛。翻开看看,颇有意思。这部书的宗旨,是教人们通过阅读,了解忧虑的根源,进而摆脱忧虑,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应当差不多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然而,世上真能做到无忧无虑的人却似凤毛麟角。正如书中开宗明义写道:“说正经的,瘟疫已经悄悄蔓延,我们却毫无所觉。差不多每一个人都会有忧虑,却还不把忧虑当成问题来处理,也许我们已将忧虑彻底融入生活,成为生活方式,以致不会留心。”“忧虑的层面众多,不简单,也不易解决。我们有可能担心着忧虑问题,然后又因担心着忧虑问题而担心。就像猫追着自己的尾巴一样,没完没了。”
       瞧瞧,担忧已经成了够严重的问题,而更严重的还在于担忧是会影响健康的。书中引用梅约医学教育基金会创始人之一查尔斯•梅约的话说:“担忧会影响血液循环、心脏、腺体、神经系统,尤以心脏受害最烈。据我所知,没有人因工作过劳而死,但有不少人因怀疑而死。”怀疑是担忧的伴生物。看来担忧和怀疑有害于心灵活动,能影响身体和健康功能是有科学医学根据的。
       担忧影响健康,对人没有好处,但人又似乎很难摆脱担忧。发愁就是担忧的另一种说法。忧愁,忧愁,总是连在一起的。古往今来总有人终日生活在忧愁之中,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怎一个愁字了得?” 忧愁绵绵不断,恰如猫追着自己的尾巴,没完没了。
       书中引用一则统计:“每天保持心情愉快的美国人占总人口百分之二。”听听,只有百分之二!既然担忧危害人的健康,而担忧的人又是如此众多,那么,能够帮助人们摆脱担忧的书理当被奉为宝典,必读不可。
       但是,议论至此,我转而一想,担忧果然百无一是吗?我突然想到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那脍炙人口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正是由于一个“忧”字而成为万古流传的佳作吗?范仲淹以忧患为人生观的基调,提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真是无处不忧,无时不忧。那么,何时才能乐呢?答案是,以天下人的忧为先,待天下人乐而后乐。任重而道远,由此断定,范仲淹先生一生都在忧虑之中度过。当然这种忧虑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诸葛亮《出师表》中奏道:“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从早到晚都在忧虑。左宗棠书房对联:“身无垄亩,心忧天下。”忧患意识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主流传统文化的基准之一。
如此看来,怎么能说担忧就百无一是呢?再翻翻书本,果然在《无忧历书》中也找到了这样的段落:“担忧有个好处——给人生增添某种安适感。忧虑既方便又有弹性,走到那儿,带到那儿,不冷藏也不怕它馊了,占据的心灵空间不大,而且无处不在。”“担忧极富弹性,因为一旦具备技巧,即可随意应用,得心应手,是探索创意极限的大好机会。”
“忧患”与“忧虑”一样,方便易携,因此范仲淹可以随身带着或进或退,不会丢失;而且还不怕“馊”了,所以居然有“万古愁”的说法;还可以探索创意极限,所以《岳阳楼记》将忧患意识发挥到了极致。
面对《无忧历书》和《岳阳楼记》我将说什么好呢?我似乎什么也说不出了。
版块:
狮城水库
分类:
关注下面的标签,发现更多相似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1 个

bigworld LV5

发表于 26-2-2006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P>这么好的原创贴都没人顶?我顶!</P>
<P>by the way,那个《无忧历书》是中文的还是英文,在哪儿买?</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