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FONT size=3>凡事物相比总要同样条件的才好,如大人同小孩,有什么好比?赢了又如何,先天条件在那嘛.所以中国不要同新加坡相比,否则就叫胜之不武.
地区就同地区相比,新加坡的规模六百多一个点平方公里,你要比只能同中国的一个市去比,新加坡在南亚地区,借助一些先天的地理条件优势,与西方发达国家沟通交流,所以发展得快是必然的,合理的,中国练的不是资本主义速成的功夫,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在初级阶段,虽然还不怎的,
但现在的形势已经能和资本主义发达阶段较个高低了,所以中国的后劲那才叫一个足,仿如太极高手,以静制动,敌动我不动.纵然未赢已先立于不败之地.
就说说新加坡与深圳相比吧,
1. 新加坡共用电话都是磁卡,之所以不换IC卡据说是成本的问题,深圳97年左右磁卡就基本上开始淘汰了,97年后是IC卡与磁卡并存的格局,目前磁卡电话机也是有但不多,IC卡是主流.都知道IC卡比磁卡要先进,新加坡不换IC卡虽然符合节约的理念,但同样是杜绝浪费,为何深圳可以做得
很好?两卡并存,逐渐改革的概念,正是符合小平同志长远的眼光,这是小器的新加坡人永远只能忘项其背的.
2. 再说说移动通讯,深圳更是多姿多彩,永远走在中国的前列,97年以前是900MHz模拟系统,97年后GSM开始广泛放号,同样是模拟系统与数字系统共存的局面,到2001年模拟才彻底绝迹.而电信的,一直是在改革与重组,2001年前,电信将很多GSM号码租给下面的二级电信公司,让他们独自经营GSM业务,也就是网络大家都是相同的,但收费是分开的,并且服务也不同,比如润讯通讯,直通通讯,国通通讯,都各自辖有自己的GSM号码和用户,2001年后,GSM分开,中国北方GSM叫中国电信,而以广东为首的南方改称中国移动,电信重组后,深圳移动将原先很多租期满的号码逐步收回,这又个十几万用户一个惊喜: 二级的GSM号码回了娘家. 深圳移动一直都以服务取胜, 说到单向收费,实际深圳早有尝试,如"大众通"就是只能在深圳使用,加了漫游出省限制的GSM,这个就是单向收费的,而联通呢,联通在98年大幅推广GSM,到2002出台CDMA并大力宣传,联通本身是有GSM网络的,所以仍然是两网并存.从上可见,联通同电信的竞争从来都是在白热化的角逐之中,老百姓的选择很多,真正感受到电信高科技的普及,而享受到第一个吃螃蟹的实惠. 在看新加坡,新加坡三个电信网络都是一个模子出来一般,只有GSM网络,在技术上不敢尝天下先,在服务上的封闭守旧.
3. 公交汽车,很多人都说新加坡的巴士如何如何. 先说深圳,深圳是大巴与小巴同存的局面,大巴路线固定,收费较低,小巴价格稍高,但更快捷,大巴停止服务时通常只到22:00--24:00之间,在凌晨后,主要都是靠小巴了,并且还可以依据乘客数量的多少,走些近路,送你到附近地点.可以说,在深圳24小时你都有巴士坐,(当然深圳小巴也有他本身的缺点,如有的司机素质不高,开得太快,超载等,但一有不正大家都可以站出来批评,然后风气就会好很多,比如我以前就写过一篇"拒绝小巴"的文章),深圳的大巴主要有两种,有空调和无空调的,无空调的收费是1或1.5RMB,有空调的是2或2.5RMB,有的则根据路程费用递增.这就很符合百姓的各种口味,比如我以前有个女朋友她就不喜欢做空调车,同样的路线,她宁愿多等一辆无空调的巴士,因为无空调的巴士开窗,透风,坐着很舒服,价钱经济,而有空调的车里总有一股空调异味.但如大热天,很多人还是愿乘有空调的车图个凉快. 反观新加坡呢,一律空调车,没有选择,一上车,一股子空调味加上马来人,印度人身上的天然味道,香水味呛得人不敢呼吸,并且空调通风口大冷风直接对着人就吹,恐怕是要在新加坡呆很久的人才能适应的.
3. 还是说公交.深圳的巴士每到一站,乘务员都会问大家有没要下车的,除非司机确认站台空无一人,一般不会过站不停车, 而新加坡呢,这里是需要人自己用手去按一个钮,然后车里就会听到"叮咚"一声,司机才知道有人要下车了,要是你不按钮,站台又空无一人,司机就不停,其实有些乘客喜欢在坐车时休息一下,有些人手上还拎东西按钮不便,为什么一定要强迫乘客玩这种自助游戏呢?乘客对公交公司来说就是客户,你非让客户自行动手,在服务素质上恐怕就说不过去, 好多次我都是因为没按钮才坐过了站.再看看乘客,深圳的巴士内的文明是全国找不到第二个的,只要是老人,孕妇上了车,100%会有年轻人主动给其让坐, 其中也不乏女孩子,这种好风气是很有染力的,能教化一大群人. 究其原因,也许是深圳是移民城市,年轻人具多并多数具有本科学历吧.在上海我就见不到青年给别人让坐的事.再看新加坡,车内乘客大多表情淡漠,让坐的事是很少见的.
4. 说说地铁. 新加坡的MRT款式落伍也略陈旧,并且进站口设计不良,比如有的地方乘客要乘地铁需要上下三四个手浮电梯,加上外沿距离,从商业区开始基本上都要走个三四百米才能进入真正的地铁,(我根据地图和实际的感受计算而得,因此我对居住地的要求是:去公司坚决不坐MRT!而新加坡人还乐此不疲,有的PR小姐告诉我,每天她上下要坐30-40分钟的单程MRT.并且还觉"很习惯",因为很"新加坡人".笑S我鸟)而深圳的地铁在今年12月份就要通车了,我相信无论环境和服务质量,都是新加坡忘尘莫及的.(实际上广州的地铁感觉也比新加坡的好多了,因为后建的原因),
5. 再说说住房,新加坡85%都是组屋,结构简单,样式单一,缺乏美感, 而深圳的住房又可用多姿多彩来形容,从高档点的小区,1800-2000RMB/月,到最便宜的农民房(就是以前本地的农民自建的公寓式小楼,)RMB500/月,两房一厅都有,特别对于白领上班一族,深圳的房地产公司开发出很多的高尚小区都有一室一厅,面积在38-50 平方米的公寓,900-1200RMB已能租到不错的了.最适合来深的单身一族,并且售价也不贵,你愿意租可以租得到, 工作个几年有点基础了想买做投资也行. 而新加坡呢, 好的大多数人住不起,更买不起,租间像样点主人房都要3500RMB以上,单身公寓要800SGD合4000RMB,所以没办法很多人只能住组屋,再把里面装修得好点,也算提升层次了.正是打肿脸充胖子啊. 也许政府有自己的理由,因为地小吗,只能用这种高密集度方式了,不管怎么解释,都有先天不足,黔驴技穷的感觉.
</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6, 再说说购物,虽然新加坡号称购物天堂,各种名牌应有尽有.但毕竟绝大多数名牌中看不中用(比如我在新加坡买的80SGD合RMB400的一件英国棉质衬衫,还不如在国内买的150RMB的棉质衬衣穿着舒服)所以多数新加坡人深谙此道,他们自己很少买名牌,只买便宜又好的东西,名牌都是留着去糊弄外地来新的游客的.说到深圳,虽然假名牌货很多,但那只是在个体市场,正规店里都是真货,现在谁还敢卖假货?不知道中国的王海吗?深圳的消协可不是吃素的,我给大家说个切身经历的例子,爱立信G18刚出的时候,我同学在华强北一品牌电信连锁店花RMB4k买了一台,后来发现是水货(走私来的),我们发现后已经过了半年了,我陪他去与店主理论,店主承认过错并答应换台行货,我们不同易,店主于是说按价赔偿,那时候G18已经跌到2000元出头了,我们火了:我们要买水货为何当时要出那么大的价钱?出高价就是图个行货.后来找到消协,又请了律师,最后跟据"卖假双倍赔偿"的条例,店主最后赔了我同学一共八千多.深圳的商品流通最能贴近民心,方便居民生活.超级市场最能反映出这点.来新加坡那么久,没见过什么像点样的超市,只说两家还算比较大的:
一是Plaza Singapura里的那间家乐福(实际上比苏州的家乐福都小多了).其二是Parkway Parade里的那间Giant. 这两家我去过了,还算上了一点点规模.
我为什么说一点点?因为你要同深圳比!新加坡人要是去深圳见到深圳的超市应该都能傻眼了,世界最大的零售超市WALMART,在中国不知开了多少家店了,光深圳就五六家,还有WALMART的高级品牌山姆会员店,香港的Parkway百佳,在深圳也有五六家,还有万佳,天虹,好像有七八个分店,我说的这三个牌子每家分店的规模基本上都Plaza Singapura里的那间家乐福的1.5-2倍.不要说深圳还有新一佳,家家乐,人人乐等名气稍弱的民营企业,但他们开的分店也是一家比一家大,感觉深圳的超市就是比排场,一家比一家大,并且全年无休,一年任何时候都可以买到东西.对了,知道深圳为何没有家乐福吗?起初是有的,好像是99年吧,被上文提到的那些企业挤垮了.市场竞争的艰难可想而知,谁服务好,谁售价低老百姓就心向谁,所以深圳老百姓在购物上是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实惠的.最后不能不说深圳在2003年新开的超大规模的八百伴,虽说是家日资企业,可在超市上,我评价它当之无愧的超市之王. 中国人应该去那看看, 不要说新加坡,就是上海暂还没有那样的购物环境.八百伴的楼上就是西武,深圳最贵的商场,一条裤动辄RMB上万,只有有头脸的官员,富商大贾才敢光顾的.但穷人去逛逛却无妨.</FONT></P>
<P><FONT size=3>7. 再说说娱乐,新加坡看个DVD要SGD29-34,合RMB150--170,我来新加坡那么久了没买过一盘DVD碟片,而深圳一片DVD只要5-7元,同样画质清晰声音出色,片子更新速度还快,一般影院还未上映,DVD就已经出了(但效果不太好,所谓枪版),而公开发行后,清晰的大碟版马上就到.如果有什么特片,同样也是深圳最快捷,例如两年前的璩美凤偷拍片,消息上网后一周深圳就有卖得了,我买了两张,而新加坡估计正版的不敢出吧.说到正版D版,还是那句话,老百姓不喜欢听什么版啊权啊的,他们需要的就是切切实实的利益和实惠! 说了DVD该说夜生活了,正经人士在深圳洗个头洗个脚二三十就能搞定,去叫个小姐打一炮也就是100-200元,而新加坡同样姿色的是100-200新币,也就是五倍的代价.深圳的小姐各个层次的都有,从100元的街头野鸡,到数至10000元5星级酒店里一口流利英语,气质高雅的淑女都有,并且并非口袋里有钱就可以嫖得到的, 基本上高素质的小姐都会挑人,并且很注意卫生. 一定要求戴套的,我有次在夜里在街头见到个漂亮的白裙子女孩,173cm,有女模特的气质,开始问她时她都不睬我,弄得我以为她真是良家女子了,后来我每天晚上都去附近找她,连着求了她好几天,大概一周之后她才同意和我去酒店让我打了一炮,我给了她1500RMB,她在酒店脱裙子时那才叫惊艳.事后她说起初之所以不睬我是因为我长得像便衣.后来我们保持着联系,她说愿意做我女朋友(那意思是以后就不收费了),但她还要找有钱人持续做一段时间,然后一心一意对我,虽然她说她对他们是假的,但我心里还是受不了她的不彻底悔改,所以后来还是分手了.在新加坡我想我不会碰上这么浪漫的事.
8.再说说银行与各种收费,新加坡银行只对有钱人服务,存款有底线要求,最低500元新币,并且帐户内余额不能低过500,否则每月要收5元”违约金”,这种规定只是单纯从保护银行的利益立场出发的,他们忘记了储户债主,是付钱给银行,银行只是借款人,是他们的客户,需要平等的对待,天下难道还有其他人问别人借钱还如此嚣张的吗?类似的还有要开水电帐户需要收80元的押金,外国人押金则高达300,种种事实表明,新加坡真正是垄断阶层骑在人民头上发号施令,以大欺小的强权政治管理.而在深圳绝对不是这样,深圳银行开户很多不需要资金,个别需要1RMB,并且无最低帐户余额的问题.
9.户口与尊重问题.新加坡有本市居民与永久市民PR两种身份,市民与PR可以享受到很多外国人享受不到的优惠,比如在生活琐事上押金方面的规定,市民和PR就低得多,这无疑算是一种歧视.新加坡想以此方式提高自己的门槛,拒人于门外.逼得很多人恨不得赶快拿到PR身份.再看深圳呢,诚然深圳市户口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只是在办理社会医疗保险和信用卡时较外地户口有优势(新加坡当然更是这样),在其他方面比如押金收费等,则完全相同,本市市民没有特殊待遇.另外深圳人不会歧视外地人,对而新加坡人会歧视外地人,他们总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从这点上看两者素质孰高孰低不言自喻.
10.最后谈谈饮食.深圳是个移民城市,有着不同的饮食爱好,天南海北各大菜系在深圳都能吃到,仅举华强北一片,就有四川小吃,西安老安家,重庆乌江活鱼,长沙老巷子,南昌菜馆,毛家饭店,湘村土菜,秦淮人家,湘鄂情,东北春饼店,醉翁亭徽菜馆,民间瓦罐煨汤,老院子,巴蜀风,桂林米粉,云南米线,湛江海鲜等等等等数百家酒店餐馆且经济实惠.反观新加坡主要是以组屋楼下空地改造成的一小间一小间的档口(广东人称大排档,可笑新加坡人还自称这是”咖啡店”)饮食文化层次立见分晓.新加坡人自称这种食阁很卫生因此很少在家煮饭,但我不止一次的在食阁周围见到了老鼠.至于饭菜的口味基本上可说是不伦不类的,带点福建或潮汕的口味但却完全走了样,颜色大红大黄的搞不清里面到底是加了色素还是别的什么,反正在新加坡是什么也没得吃,什么也不好吃,现在我都吃素了.
</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说了这么多,只是提到了深圳,不要忘了深圳的背后还有香港.未来的格局,注定了深圳与香港的趋同合二为一,短暂的未来,可以预见的是深港两地的自由通关,所以新加坡怎么比.
新加坡唯一点好处就是收入高些,另外外汇不受管制,兑换自由.(其实深圳也差不多,港纸也是世界货币啊,我以前在深圳的一家公司也付过港纸的)另外是环境更干净,所谓富裕些,秩序好些的国家基本就这样子吧,但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凡事不是有钱,外表光鲜就是好的,这些只是表面功夫.正向一个人尽管西装革履,但衣服里面的身子不洗澡或脑子里尽想些污七八糟的事,还是令人感到恶心.深圳虽也是个金钱社会,但感觉还没玩到新加坡人这个地步.深圳也有其特殊的问题,诸如治安问题,但俗话说适者生存,一来深圳其实没有相像得那么乱,违法还是极少数.新加坡也两月发生三起抢银行了,但没人说新加坡治安不好.二来你不犯人,人不犯你,凡事都游戏规则,如果你懂得各种不法行径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避开麻烦,在深圳一样很安全..走在深圳的街头,晴朗的天空,人行道两旁同样有很宽阔的绿化带,一年四季都会盛开的紫荆花,让人心情极其舒畅,总得说在深圳生活,感觉比新加坡更舒适方便,更自由自在.
</FO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