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92 个

13261 LV7

发表于 5-2-2018 07:36: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是理财版,只谈如何尽最大可能获得收益,不谈民生问题,不谈政治家考虑的问题。新加坡组屋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但这不影响我们考虑在可能的情况下怎么用它多赚点小钱。

晓林 LV5

发表于 5-2-2018 08: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补充一点,如已是组屋和公寓,当然可以考虑这种状态。如准备买公寓的,就需要考虑absd的额外成本。因为旧有的组屋成本低,投资利润就会高一些,但新组屋价格不菲,加上升值希望渺茫,这是新投资者需要考虑的。

vivocity2010 LV5

发表于 5-2-2018 09: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13261 发表于 5-2-2018 07:36
这里是理财版,只谈如何尽最大可能获得收益,不谈民生问题,不谈政治家考虑的问题。新加坡组屋是我们绝大多 ...

ok. 这次我站在你的这边。你讲得有道理,要看空置率。只看租出去的租金,不看整个市场的租金就是耍流氓!
但是组屋的空置率很难算,屋主不愿出租算不算,这样数据其实会扭曲。但是还是问一下铜牌有这个数据吗?

晓林 LV5

发表于 5-2-2018 09: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空置率数据很难拿到,无论公寓还是组屋。所以每个人的个案都有不一样的选择,需要具体分析,这也是中介和专业人士存在的原因。
需要考虑地点,和何时及何种状态的组屋,

千股涨停 LV5

发表于 5-2-2018 09: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铜牌这个贴算是拨乱反正了。我之前就奇怪,组屋怎么就成了鸡肋呢。

眼光要放远一点,不要像这位数字哥一样鼠目寸光,光是盯着过去的事情放马后炮。持有hdb收租,暂时的涨涨跌跌,在今后的几十年来看,根本不算啥事。香港97年高点入手的,持有到现在照样赚钱。

声明一点,个人并不持有任何hdb,并且今后也很难持有。所以这观点并不是屁股决定脑袋。

rbdg LV7

发表于 5-2-2018 13: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组屋出租有限制的,热门地区很容易达到顶线,没记错单个BLOCK是11%,整个社区是8%,也就是租满就不能出租了。

得不到出租许可,又本来预计要出租,要么搬回来自己住,要么收益就是负的。而且这个比例政府随时调,当公寓租金受到较大下行压力时,这个比例只可能调小,不可能调大。金融属性更多考虑公寓,组屋更多考虑自住属性。

千股涨停 LV5

发表于 5-2-2018 13: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出租的quota,就算按照比较大的11%来说,那就是只有十分之一的房子可以出租,这一点比最多允许出租的人数更有杀伤力。按照一梯六户来说,基本上楼上楼下两层,只要有一家出租了房子,其余的就拿不到许可了。

勇敢的小虎 LV15

发表于 5-2-2018 13: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膜拜大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uhu2000 LV7

发表于 5-2-2018 13: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忽略了最重大的因素,房子升值才是最为重要的,租金回报和房子升值比起来九牛一毛
如果拿租金回报来算投资收益,上海的房子根本不值得买。
版上大把人都在诉苦,组屋住了几年,亏本卖。最近版上的例子,一个住了7年的组屋,亏了7万卖出,7年前如果在上海买一套,现在做梦都要笑出声吧。
回到正题,组屋已经失去了投资属性,一是政府的定位,这个我就不再重复了
其次,是市场的定位,人都是向往好房子的,从最近十年的数据看,住5房以上组屋和公寓的百分比在增加,具体数据政府有公布,这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房子的需求越来越往高端发展,公寓大众化是趋势,住公寓的群体会越来越多,作为我们个体,想着投资的,都知道,趋势很重要,趋势很重要,趋势很重要,总想着逆势而为,最终都会被市场教训的。

千股涨停 LV5

发表于 5-2-2018 14: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拿畸形社会的事情来说事。
过去几年,不管是hdb也好,condo也好,从升值角度来看都不值得买。和国内大城市的涨幅更是没法比。既然这样,那还不赶紧卖掉这里的所有房产,毅然回国追求涨幅去吧。

点评

说得对  发表于 5-2-2018 17:0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