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2》导演演员们与造势活动赞助商们合影,右起陈俊铭、廖永谊、李国煌、陈丽贞及梁智强。 《我们的故事》故事大纲: 故事讲述1965年到70年代初期,一个大家庭从甘榜搬到政府组屋的生活变迁。在新加坡宣布独立当天,由陈丽贞饰演的故事女主角“招弟”,带着3个女儿被逐出夫家。怀有身孕的她在这天诞下了一对龙凤胎。女儿脸上的两颗痣被指会为家人带来厄运,而遭嫌弃。在当时的封建的时代,招弟被长辈施压,无奈把女儿送予别人抚养。但招弟凭着一股不向逆境低头的精神,克服了生活中面对的种种困难,逐渐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同时也见证了新加坡时代的变迁,伴随着这个新兴国家一同成长。 聪明可人的袁俪轩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可爱小鲜肉陈俊铭的福建话说得非常溜! 《我们的故事》全片以当时60年代的老福建话为主要语言。除了马来和印族演员,梁导更是规定大家在片场一致只能以福建话来沟通。这对所有的演员都是一大挑战。 Suhaimi Yusof 为了这一幕跳了24次水。大家也为了这一幕而浸水有长达10个小时!甚至连饰演阿嫲,有80岁高龄的黄晶晶,也不怕辛苦,同样和大家一起浸在装满水的桶里。 这场水灾戏是60年代时的其一重要事件。 《我们的故事2》需要取得好成绩,因此“恳求”新加坡的观众,请大家前来支持这部“非常新加坡、非常本土”的电影。 另外,这部电影的制作费十分高,所以“必须取得好成绩”。梁志强表示,他必须向投资人交代。 如果说大多首集电影的故事不能幸免于人物介绍及交代人物关系,而予人“暖场”的感觉,那《我们的故事》下集着实有更多“戏肉”,而且催泪指数高。 另外,演员也因渐入佳境,无论是个人或群戏也更投入和流畅,可喜。 《我》轴心人物招弟在下集中,与好逸恶劳又贱嘴的大弟阿坤的冲突“升级”了,从过农历新年发生鞭炮纠纷,到他们的父亲病逝,跟着掀起“分产”不公等多场“舌战”,让这对姐弟与其他家庭成员,还有改过自新的阿龙的多角关系紧绷起来。 这些戏也让观众感觉有戏可看,是不错的戏剧安排,虽然格局与一些本地或港台制作的连续剧及乡土剧有雷同之处。 至于小弟阿喜的异族恋波折及Osman与玩摇滚乐儿子的亲情决裂,这两段副线的戏剧性只“点到为止”而已。 前者的圆满跨过种族与礼俗障碍,过于简单化。后者虽也犯上类似问题,但扮演Osman及他太太的两位资深马来同胞演员的真情流露演出,掩盖了剧情的单薄,让人看到父子重修关系的这幕戏时,还是很动容。 作为一部缅怀昔日甘榜的电影,《我》在视觉上算是满足了,也勾起了经历过那段时期人们的记忆。 但在讲述甘榜情方面,家庭戏诚然较浓,可是在甘榜生活的质朴,还有“村民”的情感交流、互动与互助部分则流于表面,而且大多集中在大人身上。 望拍第三、第四部 梁志强说,如果《我们的故事2》票房创佳绩,他就能够开拍第三部、第四部,这样一来,他就能“继续说我们的新加坡(这些年来的)故事”。 梁志强也笑着表示:“新加坡人来吧,一起为这两部电影争取1000万的票房!我们可以为本地电影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