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即将拉开序幕,狮城论坛祝福各位在国内高考的莘莘学子,能够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 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高考在世界各国以不同形式存在。在亚洲的韩国、日本,高考的重要性相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中东的伊朗、以色列等国,高考因国别差异各有千秋;而对加拿大、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而言,高考也被视为学子们通往世界一流殿堂的重要途径。 韩国:高考之日吃海带会落榜 在韩国考生当中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你想每天睡4个小时,就别想上大学"。高三学生基本上每天只能睡3至4小时。这是因为在大部分韩国人眼里,高考结果将左右一个人的一生。首尔大学、延世大学和高丽大学在韩国最受追捧,这三所大学的首字母缩写是S、K、Y,简称SKY。要想考上SKY,韩国学生需每天苦读近20个小时。 高考这一天,韩国全国上下最重要的就是考生。上午,地铁和公交车都会增量运行,企业上班时间和其他学生上课时间也会相应推迟一小时,以便考生能够按时抵达考场。警车在这一天也会用于运送考生赴考。 韩国高考只有一天,六门课程均在一天里考完。考生父母和低年级学弟学妹大都会聚集在考场外为考生祈祷。甚至有些低年级学生会给考生学长跪地叩拜行大礼,以表衷心祝福。亲朋好友也会将年糕或巧克力作为礼物送给考生,祝其榜上有名。高考之日最忌讳的就是海带,韩国人认为海带比较油腻,吃了有落榜之嫌。 日本:学生喜着黑衣参加高考 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每个人要达到更高的层次,好的出身,哪个大学毕业十分重要。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的高考不是一锤定音,国立、公立和部分私立大学,在每年的1月都有一次全国统一考试,主要是基础学科,国语、英语、数学、理科(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社会学科。从2月中旬至3月底,各校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第二次专门考试 有趣的是,高考当天,日本学生甚至监考老师穿的都是黑色衣服,据说是因为穿的太花哨是心虚的表现。更有趣的是,较国内高考现场家长云集的热闹场面,在日本的高考现场,几乎看不到家长的身影,最多只是有些来自私塾或是补习班的老师举着加油的牌子,来现场给学生鼓鼓劲。 
伊朗:考生可报100个志愿 在伊朗,高考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均是一道难关。伊朗只有54所国立大学和一些国立医学院,大学的承受能力相当有限,而一流国立大学的录取比例仅是5%。 伊朗所有的国立大学学费都免费,学生只需自己出钱买书,且学校还免费提供宿舍和班车,政府另每月发放少量生活补贴。私立大学考试比较容易,但学费非常昂贵。在伊朗人心中,国立大学的牌子比私立大学好。 伊朗高考考试内容纷繁繁杂,科目包括语文、伊斯兰宗教教义、数学、英语,还有根据志愿不同而要进行的考试,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历史和地理等。值得注意的是,伊朗考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考试科目填写100个志愿。 最近几年,伊朗女考生比例达到66%左右。许多伊朗女性都把上大学当作是争取权利,提高在社会及家庭中地位的重要手段。而女大学生人数不断增长被保守派视作是对传统的威胁。近年来,伊朗一直通过官方或非官方的方式,对录取考生进行性别配额限制,比如在农业、灌溉、工程等专业,确立女生入学比例50%的上限,但这并不能限制伊朗女性报考大学的热情。 
印度:考生辗转各地参加多次考试 作为一个拥有逾10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印度上大学被看做是一件足以改变命运的大事,其竞争的惨烈程度也可想而知。 印度基本上实行十二年一贯制的教育体系,只要学生不主动转学、不辍学,便能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一直在同一学校就读。可以说,高考竞争实际上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经常服用药物“增强记忆”,应对压力。 在印度,理工科最受欢迎,竞争也最激烈。要想当工程师、建筑师或医生,在高考之后,还要参加全印统一的工程师、建筑师和医师考试,合格后还要参加各大学的入学考试。 印度高考由各大学自选出题考试,通常都在每年最炎热的4-6月举行。为了确保能考上大学,不少考生会转战各地参加考试,少则四五次,多则二十几次,这对考生的脑力、体力无疑是巨大考验。 
加拿大:“高中房”最为抢手 加拿大的“高考”与中国不同,高中三年的考试成绩都会被纳入评估范畴,稍有松懈便可能与名牌大学无缘,因而高中在加拿大教育体系中最关键,往往关乎学生的一辈子。在小学、初中提倡“快乐学习”的学生,到了高中阶段都会绷紧神经。 加拿大好高中周围的住宅奇货可居。择校现象最严重的多伦多、温哥华等城市,好的公立高中周边住宅比一般高中周边的同类住宅贵一倍以上。为抑制炒“学区房”现象,许多城市都采取了对“学区房”征收更高地税措施,但这非但不能遏止“学区房”价格旺势,反倒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有些好高中坐落在人烟稀少的远郊,一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也会把家搬到这样的学区。 相对于高中,加拿大的小学、初中的“学区房”不算抢手,择校现象也不甚突出,这是因为小学、初中学习压力小、竞争不激烈。  法国:高中毕业生力求“评语” 如今的法国高中毕业生已经不再像他们父辈那样,仅满足于通过业士考试取得高中毕业证,他们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取得“评语”。法国一位议员说:“如今考试成绩能拉开等级,但只看评语是好还是非常好,高下立判。” 高中毕业生申请大学的材料寄出几周之后,第一批录取通知书便将发放。获得“评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荣誉,是对未来的投资,也是高等教育阶段获得成功的筹码。获得“好”或者“非常好”的评语,成功几率会大大增加,尤其对选拔性的课程。例如,一个医学院学生如果不能在业士考试中获得评语,他第一年的成绩几乎注定会不及格。 
埃及:考官监考季长途奔波被热死 埃及夏季气候炎热,南部地区平均气温更是超过40摄氏度。由于实行考官异地交换监考制,每年炎热6月举行的埃及高考都迫使监考人员在高温下长途旅行。2010年6月,一名监考官就在从卢克索乘火车返回阿斯旺的途中,因高温突发心脏病而死亡。此前,埃及已有4名监考人员因高温诱发疾病死亡。 同年,埃及还动用军用飞机运送考试试卷。以往,埃及每年升学考试的试卷都是通过火车或汽车运送,可是在运送过程中考试卷被盗或试题泄露事件多次发生。2008年,埃及高考前考题遭泄露,当时涉案犯罪嫌疑人有20多人。随着高中升大学竞争的日趋激烈,学生压力非常大,有些人就采取非法手段窃取考题卖给考生。  以色列:高考后先服兵役后全球旅游 以色列教育立法完善细致,免费义务教育从幼儿园至高中,不分文理,此外还有各种后续培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高中毕业生的毕业成绩占大学入学分数的一半,入学考试占到另一半。高考每两个月一次,只考3小时。 以色列高中毕业后学生要先服兵役,服完兵役后,年轻人往往先花3到6个月的时间全球旅游,开扩眼界,思考人生。他们往往先打工一年挣旅费,即便是富家子弟也不愿意要家长的资助。旅游回来后,他们会再次投入工作筹措学费,大学学费靠贷款、助学金或打工的方式取得。大学生经历过军队洗礼甚至生死考验,相比之下更为成熟、自觉。 在以色列,老师让孩子们讨论,逃难时带什么最好?答案不是“钱”、“宝石”而是“教育”,因为教育不能被夺走,它会带来知识和智慧。孩子们牢记老师的话:“如果你想成为富翁,就学好眼前的东西,它们将来都必有大用处……” 印度:阿三作弊招数多多 你能想象到家长叠纸飞机或者爬楼翻窗户,只为给孩子传答案的考试作弊场景吗?这一幕幕不可思议的作弊场景近日在印度北部比哈尔邦真实地上演了。印度考试部门证实,在上周结束的比哈尔邦的中学10级考试中舞弊情况严重,超过1600名学生考试因不当举动被当场逐出考场,还有100多位家长也因协助作弊被警方拘捕。 
俄罗斯:高考持续半个月 自2009年开始,俄罗斯在全国范围实行统一考试---国家统一考试。考试从5月底开始,持续至6月中旬,一般隔几天进行一科或几科的考试。各高校必须根据国家统考成绩进行招生,大多数高校不再进行额外考试,但部分一类大学可就某些专业进行补充考试。这类大学的名单每年由政府划定,数量在10至20多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