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仁波切 微博开示

圆怀 LV6
2013-08-25 · 555 阅读
本帖最后由 圆怀 于 25-8-2013 19:16 编辑



凡是需要用时间去完成的事情,实际上都是在用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在完成。

   


恭敬录自 慈诚罗珠堪布仁波切 微博
http://www.weibo.com/cichengluozhu?sudaref=www.weibo.com

版块:
佛教法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1 个

圆怀 LV6

发表于 25-8-2013 19: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恭敬录自《二规教言论浅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释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erguijylqs/main.php




      无义抑或失义者,皆从放逸而生故,
      智者日日时时中,以不放逸而行事。




     所做无义或失义者,皆从行为放逸中而生;智者在日日时时当中,均以不放逸之态度行事。

     所谓无义是指在世间中的所作所为于佛法无义,如学习外道经论;或指对世间法也无义,如邪淫、妄语等,此等行为不论从暂时还是究竟角度而言都可谓毫无意义,此即为无义。整个世间中,有很多人以无比珍贵之人身去做很多无意义之事,比如做渔夫而杀生,当Ji~NV而造邪淫之恶业,搞生意时常犯绮言、妄语等戒,这些行为都是在空耗暇满人身,故非常愚痴可怜。《亲友书》亦云:“金宝盘除粪,斯为是大痴。”

     所谓失义,是指以前虽听过对佛法或世间正理之宣讲,但自己却不幸失毁了所闻法义。比如你以前是一个出家人,后破了出家戒,此时则已失去了出家的意义;或以前入了密乘,现在却又不愿学习密法并舍弃密法,此种行为已属破密乘戒之举;又或者本来已值遇上师与佛法,但因前世业力等因缘又退失信心,舍弃上师佛法,这也称之为失义。凡此种种均可称之为失义者。

     此无义者与失义者之行为,皆从放逸而生。若不放逸谨慎而行,则会做有意义之事,并弃绝无义之事。无义与失义,为修行人菩提道上的最大违缘,其根本原因即因放逸三门而生。智者因了知放逸之过患,故日日时时当中,乃至分秒之间都会以正知正念护持三门,观察言行,绝不放逸行持,因此才不会为过患所染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