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192 个

大刚需 LV16

发表于 25-1-2013 11: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nvm 发表于 25-1-2013 11:26
我同事PR说有
不过她女儿还没到去child care的岁数
不算现身说法

原来是道听途说。 同学,你发表数字前至少求证下啊。
公民不是600. 更不存在pr是公民的1半。
在错误的数据上谈来谈去有什么好说的。

nvm LV15

发表于 25-1-2013 11: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男人如树 发表于 25-1-2013 11:30
理解能力不好,这都是教育的错啊.

看把这孩子给弄的, 钻进牛角尖就出不来了.

确实是教育的问题
找个有对比性的类比都找不出。

收入低的少缴税,收入高的多缴税。
收入低的少给child care,收入高的多给child care。这个逻辑很难理解?
阶梯式分级税收大家都理解,阶梯式分级托儿补贴就变成鼓励低收入多生了?

大刚需 LV16

发表于 25-1-2013 11: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nvm 发表于 25-1-2013 11:33
没有理由要求月入10000的家庭过得和月入4000的家庭一样,但月入10000的家庭也没理由因为自己过不上月入2000 ...

哎,我也服了你了。

你这逻辑和政府的逻辑说的是一样的事情么?
你都没有明白谁抱怨了,又是为什么抱怨了。

东方肥狗 LV16

发表于 25-1-2013 11: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大家呛呛的:lol

那天搭地铁对面一堆小孩吵死下车坐电梯,妈妈推着车她一家就挤满了。
出来我数了一下走的五个女孩车上男孩肚子里有一个。年轻妈妈。不知是不是她的。
有点吃惊!马来人。
养孩子要量力而行,政府在帮也有限。帮弱势没错,不知生出长大后能不能每月贴补习费!华社人太多了

男人如树 LV15

发表于 25-1-2013 11: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nvm 发表于 25-1-2013 11:41
确实是教育的问题
找个有对比性的类比都找不出。

我是觉得幼儿园老师的例子够浅显了, 看来我还是高估了.神啊, 救救他吧.

大刚需 LV16

发表于 25-1-2013 11: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男人如树 发表于 25-1-2013 11:46
我是觉得幼儿园老师的例子够浅显了, 看来我还是高估了.神啊, 救救他吧.

我和你一起祈祷!!

点评

别白费力气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5-1-2013 12:04

nvm LV15

发表于 25-1-2013 11: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鱼儿妈妈 发表于 25-1-2013 11:35
这位同学,请你说话客气点儿,你一口一个"你",是在针对我吗?

还说什么孩子笨的像头猪,你这完全就不 ...

那个你,当然不是说“小鱼儿妈妈”这个ID。而是你所描述的那一类人。

不知道你理所当然的人为穷人没追求,是不是一种歧视?这个你指的是你,因为那番话是你说的。

再有,向往好的生活,向往好的房子好的车子,这是所有人的权利,不论是大富大贵,还是夹芯层,就是低收入阶层,也是有权利的。
所以,你为夹芯层家庭做的辩护如果成立,他对所有收入阶层都成立。

点评

另外,向往好的房子车子,这是大部分夹心层和富人的想法。某些穷人,根本不向往好房好车。不是因为他们买不起,你就是免费给他他也不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5-1-2013 12:23
千万别用歧视这样严重的字眼,我没有歧视任何人,我只是和某些穷人聊过,然后在这里转述某些穷人的想法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5-1-2013 12:21

nvm LV15

发表于 25-1-2013 11: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刚需 发表于 25-1-2013 11:38
原来是道听途说。 同学,你发表数字前至少求证下啊。
公民不是600. 更不存在pr是公民的1半。
在错误的数 ...

具体数字是600还是300,不影响这个讨论的逻辑性的正确与否。新加坡之前有补贴这个不错吧?PR被歧视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如果大家说,新政7500的点太低了,8000,9000的也需要。或者补贴数额太小了,100根本不够。那我根本不会进来参与。

我所要驳斥的,是“分级补贴是在鼓励低收入多生”这种说法。

小鱼儿妈妈 LV16

发表于 25-1-2013 12: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nvm 发表于 25-1-2013 11:07
这是有盼头和没盼头,有能力没能力的区别

我们假设孩子的智商和出生的家境无关

你还真是不了解低收入者的想法,我说三点:

1、科学家已经证明,孩子的智商多数遗传自母亲,但是与家境也有关。这一点你也可以不相信,不用跟我吵,你保留你不相信的权利。

2、低收入者的孩子如果读书不好,家长随他去,很多真的就是不关心的,夹心层会比低收入者更关心子女的学习,但是很多低收入者的确是不关心子女学习的。就是不关心,才不愿意耗。富人就是因为关心子女的学习,才会到处找补习。

3、我亲耳听到一个低收入者说:"即使我儿子考上美国名校,我也没钱供,儿子想读就自己去打工赚钱,不想读也随便他啦。"

这位同学完全是用夹心层的思维想法去揣度低收入者的心态想法,这是完全错误的。我要告诉你的是: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夹心层之所以成为夹心层,而低收入者之所以成为低收入者,完全是因为这三个阶层的人的思维想法都不一样造成的!而思维指导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点评

幸好你说随母亲。。这样我就安心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5-1-2013 15:06

大刚需 LV16

发表于 25-1-2013 12: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nvm 发表于 25-1-2013 11:54
具体数字是600还是300,不影响这个讨论的逻辑性的正确与否。新加坡之前有补贴这个不错吧?PR被歧视那是另 ...

“我所要驳斥的,是“分级补贴是在鼓励低收入多生”这种说法。”

所以你的观点是,”分级补贴对低收入人群生育没有任何作用“  ?  -- 好吧,政府都寒心了。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