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疏竹

2011-11-25 · 644 阅读

【圣严法师说禅】风来疏竹

问:明朝洪自诚写了一本《菜根谭》,其中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是不是劝人不要对种种现象产生执著,就像风吹过竹林之后,没有留下一丝风声!

答:《菜根谭》这本书的影响很深远,其中所谈的为人处世之道非常豁达而恳切,论点也非常健康,含有佛教、道家、儒家等思想,而且禅意特别浓厚。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是说当风吹过竹林时,竹杆摇摇晃晃,竹枝熙熙攘攘,竹叶嘈嘈切切,但风吹过之后,并未在竹林里留下声音。这正是事过境迁或事过而境不留的写照。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繁叶萧瑟、起起落落是很寻常而且不断上演的事。

最近有一位居士刚从美国读了七年的书回到台湾,得到一份在大学任教的工作,他告诉我:「师父,我在美国的时候住在小阁楼里,天热时没冷气,天冷时暖气不足,经济又很拮据,必须去打工,还好苦难已经过去了。」日前又遇到一位昔日的学生,到比利时留学之后回母校教书,我见他很憔悴,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非常紧张,要准备课程,要应付学生,要适应环境。我不会做人,很辛苦。」

我举这两个例子是在说明时过境迁、事过境迁,而且时时刻刻都在时过境迁、事过境迁的经验里;非但如此,我们也时时刻刻面临新的状况和考验,老是有风来吹你的竹子。

在自然现象中,风来的时候竹子也许被吹得七歪八倒,吹过之后竹子不再发出声音,不会记著它被风吹过,也不会担心还有风吹来,更不会恐惧被风吹出什么后遗症;被吹就是被吹了,竹子毫不在乎。但事实上风还是会来,一阵一阵地,竹叶也许被打碎,竹杆也许被吹折──痕迹是留下了,但风声不会留下。

人的一生多半如此,但不要老是埋怨风把我吹成这样,也不必怀念和风徐徐的时候;吹过就吹过了,心里不留痕迹,这是「无心道人」的境界。当面对任何情况时,心中清清楚楚,知道面临的是什么,能处理的就处理。事情过了之后,不必对当时的荣宠洋洋得意或眷恋,也不必对当时的落魄郁郁寡欢或丧志。风已经吹过了,还有什么声音呢?

版块:
佛教法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6 个

monkey.k LV5

发表于 25-11-2011 19: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ii15134 发表于 25-11-2011 19:26
也是,好的,不好的,都已经是过去式了

阿弥陀佛

事情过了之后,不必对当时的荣宠洋洋得意或眷恋,也不必对当时的落魄郁郁寡欢或丧志。风已经吹过了,还有什么声音呢?

monkey.k LV5

发表于 25-11-2011 19: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ii15134 发表于 25-11-2011 19:38
混混谔谔在外待了半天,行尸走肉地回到了家里,一直内疚今天什么都没做到.
直道看到楼主的帖子,才如释重负. ...

当面对任何情况时,心中清清楚楚,知道面临的是什么,能处理的就处理。

面对,接收,放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