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麻省理工毕业生为成长泪奔

2011-07-05 · 6996 阅读
不是说名校不好,但不要为了上名校而上名校 ,对个性及兴趣的培养应该优先于知识的获取。

    朋友的女儿在十多年前考上了麻省理工学院,当时在周围中国人圈子里轰动一时。毕业后她到硅谷发展,一边工作一边又修了个MBA学位,现在在一个世界顶级的IT公司里工作,亲朋好友都觉得她很能干。

    现在她自己的女儿也快到了上学的年龄,回来看望父母时,大家见到她就半开玩笑地问她,以后要把孩子培养进哪所常青藤大学,她却很坚决地摆手说:“我不培养,她能上哪儿就上哪儿。”

    有一次过节聚会,当大家的话题又转到孩子的教育上时,她讲了她自己对于子女教育的一些反思。

    她说从小学到高中,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她的学业成绩排名都是全校第一,在麻省理工学院时她的学习成绩也是处于上游。但是工作以后,她是同学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属于在事业上没有什么成绩可言的人。毕业十年她去参加同学会,同学中有后来进了法学院当上大牌律师的,有从政已经是某个州众议员的,有在公司做已经成了CEO的。

    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她认为,我们的文化中对孩子的培养有误区。

    在中国父母眼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上大学,他们没有把教育看成是一件为孩子的一生打基础的事儿,光以为把孩子送进了名牌大学父母就大功告成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很多不能被量化的方面被忽视了。比如,孩子的自我认同感、自信心、冒险精神、不畏失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勇气、享受生活的能力等,这些都是她和同学相比之后感觉自己所缺乏的。

    因为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看重她的学习成绩,所以,她也把取得好成绩看得极重,不想看到父母失望不满的眼神。每次考试她都特别紧张,特别怕出错,这种情形后来就发展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做事求完美而缺乏冒险精神,没有安全感,就怕把事情搞砸了。

    她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刚毕业的时候,她曾到谷歌公司应聘,当时它成立时间不长,急需人才,公司创始人之一面试她,还和她一起吃了午饭,特别希望她能留下来。虽然她敏锐地感觉到了搜索领域的前景,但是求稳的心态让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另外一家已闯出名牌的大公司。她的同在硅谷工作的美国同学当时极力劝她选择谷歌,说如果以后这家公司不行了就再找工作好了,实在不行她那么会读书还可以回学校读个硕士,有什么好怕的?可她就是没敢冒这个险。现在谷歌的成就有目共睹,如果她当初选择留下来,公司上市以后她已变成了千万富翁。

    她说实际上他们家现在的收入在工薪阶层里也算挺高的,但是她有了钱自己也不会花,搞点娱乐活动心里隐隐地就会有罪恶感,觉得只有工作才是正经事,其他的都是浪费时间。这就是小时候形成的只有学习才是正经事的观念的后遗症。她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作为一个人,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单薄了、太谨小慎微了、太没有色彩了,她绝对不要自己的孩子再像自己一样。重要的是孩子要快乐、身心健康,对自己有自信、对生活有热情,将来他们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版块:
子女教育
分类:
关注下面的标签,发现更多相似文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23 个

明年PSLE LV16

发表于 6-7-2011 09: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好帖,顶!

vivocity2010 LV5

发表于 6-7-2011 14: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个基本的决定都不会做!真是浪费了MIT的教育!

点评

国产货就这样,很难再造,这几年美国那边的大学比较排斥中国大陆的学生,任他多么出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7-7-2011 20:53

CD88 LV8

发表于 6-7-2011 17: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D88 于 6-7-2011 17:49 编辑

顶,这也是我一直考虑的问题。听到一个妈妈说儿子A LEVEL考得很好,但却对选什么专业3年都犹豫不定。这是不是就是只强调考试,没有树立人生目标,进行人生规划,培养职业认识和兴趣造成的呢? 还有家长和孩子的成功是否就在孩子进入大学名校后嘎然而止? 教育的确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标,单独强调这个目标会让孩子在进入名校后失去目标了。人生是一辈子的奋斗,哪一阶段开窍了都会成功吧。名牌大学只是一开始进入社会有个比较高的切入点,以后职业的路顺一些。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6-7-2011 17: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jrchome 于 6-7-2011 23:52 编辑

这篇文章的标题不对俺的胃口。

原文来自蔡真妮的博客,标题为《一个名校毕业生对自己成长的反思》,被《意林》转载后就变成了这样一个别扭庸俗的名字。什么”麻省理工毕业生“,人家还读了MBA,还进了世界顶级的IT公司,还收入颇丰,怎么不叫《MBA为成长泪奔》,《著名IT公司员工为成长泪奔》? 或者干脆叫《高薪员工为成长泪奔》? MIT招你惹你啦?还“泪奔”?有木有!?

另:作者蔡真妮,新进台湾”美女作家“,教育类著作甚丰。文章中的女孩也可能是来自中国台湾。

………………………………………………

回春满月圆版主:见笑了,随便从网上下的。也不知道是谁,只是觉得很有动感,又与我的姓氏和爱好相符,就偷拿来用了。没办法,没有头像不让回帖啊。。。

点评

题目不是重点哈~~~另外,你的新头贴很威武,谁来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6-7-2011 20:08

CD88 LV8

发表于 6-7-2011 18: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D88 于 7-7-2011 10:31 编辑

从哪里可以找到这类资料:大学某个专业的毕业生以后在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最好有照片影片介绍的。现在我就靠看周围亲戚朋友的进行介绍,面太窄了。要不请这里的家长按自己熟悉的行业在注意保护好隐私的前提下介绍介绍?

回jjchome: 我家这个还小,不过有2个表哥都刚上大学或快上大学了。

点评

如果我没记错, 您的孩子才中一吧?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这是不是也太早一点了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6-7-2011 19:09

春满月圆 LV15

发表于 6-7-2011 20: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得成人
才能成才~~~

这个一定要顶顶~~~

春满月圆 LV15

发表于 6-7-2011 20: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CD88 发表于 6-7-2011 17:47
顶,这也是我一直考虑的问题。听到一个妈妈说儿子A LEVEL考得很好,但却对选什么专业3年都犹豫不定。这是不 ...

这个也遇见过,也要顶一顶~~~

bluesky88 LV13

发表于 6-7-2011 21: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luesky88 于 6-7-2011 21:07 编辑

家长们要引以为戒,孩子要教育但不要成为剥夺孩子幸福的罪魁祸首,让孩子生活在父母期望的阴影里。

点评

说的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7-7-2011 10:43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7-7-2011 10: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一篇网文:电影《THE SOCIAL NETWORK》里面描述的四种哈佛学生

”第一种就是 Mark Zuckerberg, Dustin Moskovitz 这类的纯粹NERD,有PASSION 也有DREAM,做事基本以兴趣出发,对成败得失考虑得相对较少。 走 BILL GATES, PAUL ALLEN 和 STEVE BALLMER的路,对自己认准的事可以全身投入,义无反顾。最后干出开创[关键词屏蔽]业的好象多是这样的人。

第二种是Eduardo Saverin这样的人,有生意头脑,也有创业嗅觉。但是太考虑眼前得失,做事瞻前顾后。他们从一般人的角度看,可以做得很成功,但是却会错过大机会。属于打麻将做小牌的。华人子弟可能这类的比较多。

第三种是Winklevoss兄弟那样的,有家世,有相貌,有体育,有社交技巧,也有学习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开创性和前瞻性。他们基本是天之骄子的象征。可惜当你是全才而且万事顺遂时,你的精力就完全分散了,人也迷失了。最后反而会错过最重要的机会。

第四种是那种专钓金龟婿的女孩,电影暗指亚裔女孩这种人不少,让我看得不很舒服。”


文中的女孩应该就是第二种吧。“赚大钱是干事业过程中的副产物”,没有事业心和进取心才是那位女孩事业“不成功”的原因,而简单地归咎于自己父母太”看重她的学习成绩”就有点太武断和太不厚道了。她难道没想过,如果没有优异的成绩没有名校的文凭Google会给她机会选择?而她性格中所谓的的”问题“难道只有"看重学习成绩”的人才有吗?从小缺衣少食受尽欺凌虐待童年像噩梦一样的人都能成功,你咋不行呢?自己“点儿背”,自己“命苦”,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埋怨父母甚至社会有意义吗?

原文所讲的大道理没错,但所举的例子有误导性。

点评

+1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7-7-2011 12:20
讲的好!怪父母很不厚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7-7-2011 11:09
好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7-7-2011 10:4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