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23-6-2011 11: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jrchome 于 23-6-2011 11:29 编辑
高考满分作文作者:厦门一中理科才女 最痛恨套题 (2011年6月23日)
福州新闻网讯 今年福建高考唯一一篇满分(70分)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出自厦门一中考生白杏珏笔下。高考满分作文是怎样“炼成”的?有人质疑文章中引用的名人名言过多,有“套题”之嫌,白杏珏是怎么看的?白杏珏3年前就是厦门中考状元,她的学习秘诀是什么……22日傍晚,白杏珏及其母亲王小婷女士现身榕城,本报记者与母女俩进行了一番详谈。
酷爱阅读 痛恨套题作文
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著名特级教师王立根对这篇作文的评价是“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优秀作文,作者完全被袁隆平的创造精神所感动,并将这种感动之情付诸笔端”。
白杏珏说,她在审题时,也是第一眼就被所给材料中袁隆平所说的话“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给感动了,“当时脑海里就是想到‘热爱’这两个字。”
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写议论文,有两个原因:第一,她认为所给材料是袁隆平所述,很难找到一件事和这段话搭上边;第二,她是从自己的写作习惯出发,高三整整一年,她所做的练习都是议论文。
目前外界对这篇作文质疑最多的就是引用了很多名人名言,有“套题”之嫌。白杏珏极其认真地告诉记者,这些只是她日常积累的极小部分素材罢了。酷爱阅读的她记忆力极强,3岁上幼儿园时,即可将老师讲的故事一字不错地复述出来,外婆帮她记录下来之后与书本对照也是大吃一惊。
6年前,白杏珏从厦门实验小学毕业,参加厦门一中初中部的入学考试。当时的作文题是在厦门实小做过的一道题,白杏珏没有任何犹豫当堂重写了一篇立意、结构跟原来截然不同的文章,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厦门一中录取。
白杏珏的妈妈还告诉记者一件事,读初中时,白杏珏就开始留意每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有一天她很难过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最喜欢的一篇高考优秀作文,被人家揭发出来是套江西一名作者的文章,我特别伤心!”
白杏珏说,她最崇尚的是一气呵成、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她自己也正是这样坚持的。
文科强人 来自理科实验班
最爱西洋文学的白杏珏,其实来自于厦门一中理科实验班。3年前,白杏珏以投档分444分的中考成绩成为厦门当年的中考状元,当时她语文考了137分。在这个男生占了压倒性优势的班级里,白杏珏在学习上一马当先,是极为耀眼的女生,她与班上另一位姓金的同学被同学们戏称为“白金组合”。
“她的英语特别好,写起英语文章来也有韵味,这对非母语写作的学生来说是极难的。”白杏珏的妈妈向记者介绍,孩子从小几乎没上过补习班,唯一的例外是从小坚持学英语,直至高考前3个月停止,“是送到一个有长期留洋经历的老教授那里学,学的是纯正的英国文学。”
大家可能无法理解,这样一个文科优秀的女生愿意选择压力极大的理科实验班。心疼孩子的妈妈说:“她考了很多第一,但她的压力其实很大。上高中之后,数学可能是她唯一不十分突出的学科,她花了很多力气学数学,在家我看到她几乎全在攻数学难题,为了学数学,甚至连买来的最喜欢的外国文学名著都没空拆。”但白杏珏的说法是:“学理科能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本身就是要不停地向自己挑战。”
白杏珏:跟着老师节奏走是关键 (厦门商报 2008年7月19日!)
今天我们将介绍来自厦门一中的白杏珏同学的学习经验。白杏珏同学的中考成绩是,语文137分、数学144分、英语149分、体育9分,总分439分,加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市一等奖的照顾分,她的投档分为444分。
白杏珏同学说,上初三以来,她的学习节奏都是跟着老师走的。她觉得学生需要进行系统复习,给自己制定短期学习计划很重要,“这样就能知道,这个月需要花多少时间来复习什么”。白杏珏同学晚上通常九点半左右就休息了,她说,保持好的精神状态很重要,不能熬夜。此外,到了初三下半学期,一定要针对自己的不足总结薄弱点,复习错题。
语文是杏珏同学偏爱的科目。她认为,学习语文,阅读很重要,平时应多看书多积累。她看的书很多,所以尽管没投入很多的复习时间,语文成绩也不错。杏珏同学偶尔还会上网写QQ空间,将自己的心情和生活中的小故事记录下来。
数学方面,杏珏同学说,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是关键。她举例说,老师会选择性地筛选不同类型的题目,学生只要跟着老师的计划,就能同时做好基础题和综合题;在解题时,杏珏同学认为,遇到难的题目一定要认真审题,第一眼看到不会做的题,有可能是看漏了条件。另外,在初三下半学期找些历年中考的真题来做也是很必要的。她说,解题的思路很重要,题目数据的变化不会改变思维方法,要懂得归纳。
杏珏同学的英语也很棒,中考成绩差一分满分。她学习英语的秘诀是,多阅读,锻炼阅读能力。她说,读英文报纸上的时事、趣闻等小短文就相当于阅读理解,可以扩大词汇量。她还常听英文歌曲,在听和唱的过程中培养语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