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旅行--------西藏篇(图片陆续添加)附旅行攻略
狮城旅游
6059 人阅读
|
26 人回复
|
YAN.L LV15
发表于 11-6-2011 11: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YAN.L LV15
发表于 11-6-2011 11: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谦子涵 LV6
发表于 12-6-2011 00: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YAN.L 的帖子
其实,西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艰辛,有时间还是去看看吧。
拉萨到阿里南线公路已通,所谓的藏北无人区(大北线)只要沿着电线杆行驶,迷路的几率很小。高反因人而异,心态很重要。 |
|
|
|
|
|
|
YAN.L LV15
发表于 12-6-2011 00: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谦子涵 发表于 12-6-2011 00:08 
回复 YAN.L 的帖子
其实,西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艰辛,有时间还是去看看吧。
恩,这个地方要去,不然会有遗憾。
我想得做好大量的准备 |
|
|
|
|
|
|
YAN.L LV15
发表于 14-6-2011 14: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谦子涵 LV6
发表于 14-6-2011 18: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YAN.L 的帖子
看着象宝剑的鱼刺。
雅鱼也只有在四川雅安雅砻江才有,喜栖在水质清新具有沙砾地质的冷水溪流中。相传女娲在补天时,将一把宝剑落入江中,化着雅鱼,所以鱼头中会有一枚酷似宝剑的骨刺。雅鱼几种烧法也很特别, 唐朝诗人杜甫咏诗赞曰:“鱼知丙穴大为美”,绝佳的鲜美味道而久负盛名。 |
|
|
|
|
|
|
谦子涵 LV6
发表于 17-6-2011 21: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游客如何办理西藏的边境证
西藏边境通行证国内客人(包含持内地身份证和香港、澳门身份证客人)到定日(珠峰)、樟木、亚
东、察隅、墨脱、阿里等边境区需要办理边境通行证。
办理地点:持国内身份证者在自己户口所在地的公安分局户籍接待室办理。
办理程序:请带好并交验本人身份证,同行有无身份证的儿童的,另带儿童的户口簿,交付二元后填写
一张边境通行证申请表,在前往边境地区名一栏填上你欲前往的地区。例如:准备去珠峰大
本营的,填上“定日珠峰地区”即可;准备去神山(冈仁波钦)圣湖(玛旁雍错)的,填上
“阿里扎达普兰县”即可。
西藏自治区内需要办理边境通行证的地区如下:日喀则地区:仲巴县、萨嘎县、聂拉木县(樟木)、定
日县、康马县、亚东县、岗巴县、定结县、吉隆县 林芝地区:墨脱县、朗县、米林县、察隅县
山南地区:浪卡子县、错那县、洛扎县、隆子县 阿里地区:普兰县、扎达县、日土县、噶尔县
注:香港、澳门和国内客人如持有走活的护照则不需要办理边境证。
注:建议边境通行证最好在出发前办理,到达拉萨后也可以办理,但是费用较高,需要3个工作日。西
藏其他地区基本无法办理边境通行证。
注:康马县往亚东边检站必须有边防证并注明前往地点:亚东。活的护照也不能通过,因为亚东属于未
开放地区。
如果你要在西藏境内自驾车旅行,那就还要有相关的证件和手续。如果你计划从西藏去尼泊尔,那就要保证你携带的护照和签证在有效的期限内。
|
|
|
|
|
|
|
谦子涵 LV6
发表于 17-6-2011 21: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季节去西藏旅游最好?
请问什么季节去西藏旅游最好?哪月进藏景色最漂亮?什么时间来西藏旅游最合适?几月份西藏风景最美?类似的咨询太多太多,本篇尽可能准确的解答进藏时机选择问题。
进藏旅游,即关注风光景色,也关注旅游开销变化的问题,从这两个方面展开本话题,逐一介绍,但愿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藏风景季度变化
春季: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春季西藏热门的看点在林芝,初春三月林芝桃花节开幕,持续时间为十天左右。在雪山高峰的陪衬下,云雾缭绕,朵朵艳红的桃花越发的生气,略带寒意的春风和花漫飞,林芝春季饱含田园风光,值得一看。这个季节的西藏,主要的人文景观游览不受影响。
夏季:蓝天白云,气温适宜。西藏夏季甭管是人文的自然的景点,都非常适合游览。阳光灼热,体感舒适,这句话看似矛盾,却是真实的写照,太阳固然厉害,由于空气干爽,只要避开阳光,人的体感舒适度却恰当好处,远非内地省份潮湿闷热可比,故而有夏季进藏避暑的说法,最多的游人选择在夏季进藏旅游。
秋季:晴空万里,秋叶飘金。雨季已过,金秋十月(十月下旬)是墨脱徒步最佳时机,秋季也是越野川藏、滇藏、阿里的好季节,更是观赏南迦巴瓦峰真容的极佳季节。西藏主要的人文自然景点游览都不成问题,空气干燥注意皮肤保养。
冬季:阳光温暖,雪域高原。冬季去西藏过一个藏新历年,领略正宗的雪域高原,观赏南迦巴瓦峰及珠峰的真面目,而“去大昭寺广场晒太阳”成了冬季进藏驴友的响亮口号。在西藏冬季,纳木错、阿里、墨脱景点景区游览不了,封山封路中。夏季避暑,冬季避寒,西藏主要城镇白天气温,与内地多数省份相比较要更暖和。
西藏一年四季的季节性变化明显,自然景观随季节而变化,人文景观所受影响不大。西藏雨季主要集中在六、七、八月份,川藏、滇藏自驾越野的需要留意塌方泥石流。
西藏旅游开销变化
总体开销最高的时间段:七月、八月以及五一十一长假期间,是进藏旅游开销最高时间段,也是进藏游人最集中的时间段。
总体开销适中的时间段:五月(五一假期除外)、六月、九月、十月(十一假期除外)。
总体开销最低的时间段:一月、二月、三月、四月、十一月、十二月这几个月份开销最低,也是西藏旅游局划定的旅游淡季。
什么季节去西藏旅游最好,或几月份进藏最合适,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季节变化对风景的影响,以及每个时间段开销的高低,来选择适合个人的时机。
|
|
|
|
|
|
|
谦子涵 LV6
发表于 17-6-2011 21: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藏名称来源
汉语中的“西藏”(藏文为bod ljong)一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藏自治区(藏文为bod rang skyong ljong),简称为西藏。
“西藏”一词的来历,不仅社会大众,甚至专门研究藏学的学者,能够解说清楚的也不多。在现今提出的一些说法中,仍存在不少疑难之处。这是由于历史上藏语、汉语、蒙古语、满语对青藏高原各部分的地域名称和对藏族的族称曾经发生过多次变化,而且这些历史上的名称互相交叉和影响,使得至今对西藏和藏民族的称呼及其含义仍然存在较为复杂的情形。
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为吐蕃;元属宣政院;明称乌思藏,设都司等;清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西藏,为西藏得名的开始;清设西藏办事大臣;民国初西藏地方;建国后仍之,后改西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简 称:藏
地理位置:地处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南隔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国接壤。北部和东部与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为邻。
人 口:全区总人口为281万人(2006年末数字)。人口出生率为17.4‰,死亡率为5.7‰,自然增长率为11.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1人, 西藏人口分布也很不均衡,多数人口集中在南部和东部。平均预期寿命已由1951年和平解放前的35.5岁提高到目前的67岁。
面 积:120多万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西藏全区共划1地级市、6地区、1县级市、76县。
气 候:年平均气温为8度左右
民 族: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其他还有汉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等。未识别民族有夏尔巴人和僜人,其人数较少,只有2000余人。
旅游特色: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一无二的雪域风光。
西藏简介:西藏既有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的南国风采,而与这种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也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独特的魅力。至今,还有许多藏族人的生活习俗与高原之外的现代人有着很大的距离,也正由于距离的产生,才使西藏的一切具有了观赏价值。
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成立于1965年9月1日。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毗邻,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与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接壤,形成了中国与上述国家全长近4000公里的边境线。全区土地面积为122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8%。
自然地理
地形与山脉
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着“世界屋脊”之称。这里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北部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东是高山峡谷区,为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著名的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貌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 蜿蜒于西藏高原南侧的喜马拉雅山,由许多近似东西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的交界线上,全长2400公里,宽约200─300 公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一珠穆朗玛峰,耸立在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边界上;在其周围5000多平方公里内,有8000 米以上高峰4座,7000米以上高峰38座。
河流与湖泊
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条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西藏还是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一个中国省区,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这里。西藏河流的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组成,流量丰富,含沙量小,水质好。 雅鲁藏布江为西藏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仲巴县境内的杰马央宗冰川,经珞瑜地区流入印度,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中国境内崐)全长2057公里,流域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流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达5382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谷底最窄处仅 74米,最宽处约200米,全长为370公里。
广袤的西藏高原上点缀着大小湖泊1500多个,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纳木错、色林错和扎西南木错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个。纳木错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泊面积为24183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西藏高原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密集区;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这里的湖泊咸水湖多,淡水湖少,湖面海拔超过5000米的有17个,它们的面积都在50平方公里以上。
气候特点
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气温偏低,日温差大
全年分为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大
西藏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除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和明显的垂直气候带。 “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谚语,即反映了这些特点。 与中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西藏的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西藏高原这里每立方米空气中只含氧气约150─170克,相当于平原地区的62%至65.4% 。西藏是中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多一倍或三分之一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拉萨市的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021小时。气温偏低,年温差小,但昼夜温差大。拉萨、日喀则的年平均气温和最热月气温比相近纬度的重庆、武汉、上海低10─15摄氏度。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的年温差为18─20摄氏度阿里地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气温为10摄氏度以上,而夜间气温降至摄氏零度以下。 西藏自治区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干季和雨季的分界非常明显,而且多夜雨。年降水量自东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渐向西北递减到50毫米。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至20%;从5月至9月,雨量非常集中,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
[名胜古迹
西藏名胜古迹众多。目前,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地(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布达拉宫。西藏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堡建筑群,位于拉萨市中心,以前是达赖的冬宫。1995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
(3)甘丹寺。位于达孜县。
(4)萨迦寺。位于萨迦县。
(5)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市,是历代班禅驻锡寺。
(6)昌珠寺。位于乃东县。
(7)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位于江孜县。
(8)藏王墓。吐蕃王朝时期藏王的墓葬群,位于琼结县。
(9)古格王国遗址。位于札达县。
(10)哲蚌寺。位于拉萨市西郊。
(11)色拉寺。位于拉萨市北郊。
(12)罗布林卡。位于拉萨市西郊,以前是达赖的夏宫,现为人民公园。
(13)夏鲁寺。位于日喀则市。
(14)托林寺。位于札达县。
(15)桑耶寺。位于扎囊县,是西藏的第一座寺院。
(16)卡若遗址。位于昌都县。
(17)扎塘寺。位于扎囊县。
(18)白居寺。位于江孜县。
(19)小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
(20)朗赛林庄园。位于扎囊县。
(21)大唐天竺使出铭。位于吉隆县。
(22)拉加里王宫。位于曲松县。
(23)吉如拉康。位于乃东县。
(24)桑喀古托寺。位于洛扎县。
(25)科迦寺。位于普兰县。
(26)列山墓地。位于朗县。
(27)吉堆吐蕃墓群。位于洛扎县。
西藏的食物
牛羊肉:藏族人民主要以食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在牧区一般不食蔬菜,饮食单调,从单一的饮食结构来说,牧区乃至整个西藏都属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区。众所周知牛羊肉热量很高,这有助于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们抵御寒冷。有趣的是藏族人民有食生肉的习惯,若到一些牧民或农区家中,你会看到挂到屋内或帐篷内的风干的牛羊肉,你若去这些人家作客,主人会拿出风干的牛羊肉叫你品尝,这种风味只有在高原才能品尝得到。
饮料:各种饮料是构成藏族群众营养食品不可缺少的东西。藏族的饮料有酥油茶、甜茶、青稞酒等。酥油茶除与主食糌粑同时食用外,也当作每日食用的饮料。酥油茶与甜茶分别用酥油、牛奶或奶粉加茶叶、盐、白糖制成,酥油茶与甜茶都具有茶的功能。在西藏, 用酥油茶待客,是藏民族古老的传统。无论你走进牧民的帐篷,还是农民的泥土小屋,或走亲访友,主人总会打好醇香的酥油茶请你品尝。藏胞出远门,亲友前来送别会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敬上一碗酥油茶,祝远行者逢凶化吉,一路顺风。藏族的另一种饮料枣青稞酒是用青稞发酵后酿制而成的,在西藏男女老少都喝此酒,藏族人民在过节前都要酿造大量的青稞酒。从藏历四月到八月,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和非传统节日,宗教节日和非宗教节日,拉萨人都要提上甘甜醉人的青稞酒,到绿茵的草地上,三五成群,搭起各种色彩的帐篷,一边喝着青稞酒,一边尽情歌舞,显示出藏族酒文化的魅力。酥油:在西藏随时随地可以见到酥油。在拉萨的八角街,牧民拿着一块块、一包包 的酥油,摆在地上,拿在手上,到处兜售;不论城乡,每个粮油店里,一定断不了酥油的供应;走进每个家庭,柜子里摆的东西可以缺这少那,但不会没有酥油。总之,酥油是每个藏族人时刻不可缺少的食品。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牧民炼酥油是很有趣的。在牛奶分离器还没普遍使用的西藏牧区,人们提炼酥油仍然是用土办法。牧民妇女将奶汁稍为加温,然后倒入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再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上面便浮了一层谈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酥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藏族群众,特别在牧区,一般很少吃菜和水果,日常的热量除了肉外,便靠酥油了。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有放在糌粑里调和着吃;逢年过节,老乡们炸果子、“卡赛”,也用酥油。
[经济交通: 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正在修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公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
青藏公路,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经茶卡、都兰、格尔木到拉萨,全长1214公里,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中包括海拔4837米的唐古拉山口。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全年畅通,是我国四条进藏公路中唯一有客运班车营运的线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路程最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
新藏公路,从新疆叶城到拉萨的新藏公路全长2841公里,大部分公路处于无人区内,无加油站,当地的司机都要多备几桶油,而且交通和通讯也十分不便。路途所需时间至少在半个月以上。
川藏公路,川藏公路始于四川成都,经雅安、康定,在新都桥分为南北两线,南北两线间有昌都到邦达的公路(169公里)相连。
滇藏公路,从云南省下关市出发,经香格里拉,北至西藏芒康县,全长800公里。
中尼公路,从尼泊尔的加德满都出发,经樟木友谊桥,进入中国西藏自治区的聂拉木县,过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市,到达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全长2415公里。
|
|
|
|
|
|